原標題:誰在炮制“外交抵制”冬奧會的鬧劇?
■?觀察家
西方政客來不來,本來也不是冬奧會成不成功的標準。
11月20日,英國《泰晤士報》報道稱,英國首相鮑里斯·約翰遜正考慮“外交抵制”北京冬奧會。報道稱,有政府消息人士透露,在幕后推動這一行動的人,是英國外交大臣伊麗莎白·特拉斯。不過與特拉斯關系密切的消息人士否認了這一說法,稱其未發表觀點。英國首相府則更為謹慎。英國路透社報道稱,英國首相發言人22日表示,英國尚未決定派誰代表政府出席冬奧會,但首相不支持抵制體育運動的做法。
信息亂,概念也亂。先不說信息之間的相互矛盾,啥叫“外交抵制”,恐怕報道的人也定義不清楚。不過,無風不起浪,在這件事上,確實有推動相關“議程”的人。這個話題引發關注,源于拜登當地時間11月18日在白宮回應記者關于冬奧會時的一句話。拜登在回答美國是不是會考慮對冬奧會進行某種抵制時說:“這是我們正在考慮的?!?/p>
但當地時間19日,當被要求提供更多細節時,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又回答稱,“今天沒有新消息,這表明還沒有最終決定?!彼€表示,拜登會在什么時候做出決定,她沒有具體的時間表。
與白宮的含糊其辭相比,發出更大噪聲的是美國國會的政客。早在今年2月,一些共和黨人就在參眾兩院提出提案,謀求更換冬奧會的主辦國家。上個月,參議院兩黨議員又推出一項提案,要求美國國務院不對參加冬奧會的美國政府雇員提供“支持或便利”。
推動此事的人是參議員羅姆尼,此人在政治表達上經常搖擺。此外被點名的還有民主黨人、眾議院議長佩洛西、共和黨眾議員邁克爾·華爾茲、共和黨參議員科頓等人。不知道這些人推動抵制冬奧,是認真的還是為了明年的中期選舉塑造形象?
在歐洲,歐洲議會在今年7月初通過了不具強制力的決議,呼吁歐盟及成員國的官員不要出席冬奧會。這個決議沒有引起外界多少注意。而英國這兩天被關注,是因為在拜登模棱兩可地回答記者提問后,五名英國保守黨政客立刻跟風致信約翰遜,要求他禁止英國官方外交代表出席冬奧會。
有點尷尬的是,雖然美歐有一些政客在煽風點火,但多數民眾并不買賬。美國奧委會的態度也比較明確。其首席執行官赫什蘭德表示,“新一代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正在為代表美國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做著艱苦的準備。請給他們這個機會?!泵绹鴬W委會主席蘇珊·萊昂斯也表示,不支持運動員抵制冬奧會。
所以,想消費“冬奧會”的那些西方政客得不到他們想獲得的政治利益。況且,西方政客來不來,本來也不是冬奧會成不成功的標準。推動“外交抵制”冬奧會,注定是沒有多少人喝彩的鬧劇。
□徐立凡(專欄作家)
|